![]() |
|
![]() "z"Ȥ |
||
我曾在本報上拜讀了文學評論家劉樂羣先生撰寫的《憶萬國儒和張知行》一文,頗有感觸。上世紀五十年代,在天津市的工人作家中,除了這二位是其中的佼佼者,尚有閆桂芳,王德奎等人。他們構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工人作者羣,爲文學園地增添了光彩,爲人民羣衆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。
不可否認,這些出衆的工人作家有着文學天賦和自身刻苦的努力,但是也離不開專業作家的栽培和報刊編輯的支持厚愛。這是在文學領域中,體現出在那個時代的特徵。
萬國儒,張知行這兩位成就斐然的工人作家,以及其他一些酷愛文學的工人作者,之所以在以後的文學創作道路上陷入迷茫,其原因正如劉樂羣先生文中所說,是由於其作品未能與時俱進,未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,從創作題材,表現手法及語言等方面,不能跳出原來的圈子,故而其作品失去了往昔的魅力,得不到編者和讀者的擁戴。
記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,聽著名作家蔣子龍文學講座。蔣子龍說了一句話很令人深思。他說:“文學不姓工,也不姓農,它只姓文。”這一言道破了一些工農兵作者在文學創作上,失去優越感後那種心理不平衡的癥結所在。
如今,我們中老年作者,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,都要加強自身的學習,在文學大發展,大繁榮的形勢下,按照文學規律,緊跟時代步伐,與時俱進,精益求精,創作出爲人民羣衆喜愛的作品來。
![]() ![]() |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