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![]() "津雲"客戶端 |
||
學攝影,使用率最高的一個專業詞匯就是:抓拍。所謂抓拍,是相對擺拍而言的,因為抓拍比擺拍更有感染力,更有衝擊力,更有表現力,拍攝起來也更吃功夫,或者說抓拍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位攝影者成熟與否的重要指標。那麼何為『抓拍』呢?顧名思義,抓拍就是指在被攝對象不知曉的情況下,快速抓取的瞬間影像。平日側重於新聞攝影、紀實攝影的專職攝影者與愛好者都是離不開抓拍的,因為他們拍攝的宗旨就是:真實。真實不一定等同於抓拍,但抓拍必須強調真實。
抓拍的關鍵在於『抓』,而『抓』的要領在於『快』和『准』。『快』就是時刻准備著,相機相當於『武器』,一旦有情況可以迅速出手不誤『戰機』。『准』就是按動快門的一剎那,正是你想要拍攝的或者正是拍攝最佳時機。也許有人覺得,抓拍沒什麼,不就是所謂的『偷拍』嘛,但抓拍難就難在准確度上。這裡又牽扯兩個問題,一是『站位』,一是『時機』。『站位』反映在畫面裡就是『角度』或『構圖』,而『時機』則是一幅作品成敗的契合點,是表現作品主題的重要參數。我之所以常年騎著自行車東跑西顛,為的就是抓拍方便,因為自行車體積小、行動自如,隱蔽性強,就像『游擊隊員』似的,打一槍換個地方。
如果非要說出幾點抓拍技巧的話,我覺得記住三個環節即可:第一,抓拍最好使用70-200mm長變焦鏡頭,因為抓拍時距被攝對象相對較遠,所以鏡頭越長,空間感越強,抓拍效果越好。第二,快門速度不能過低,因為抓拍大多是動態的,沒有匹配的快門速度,就無法保證圖像的清晰。一般情況下采用2.8大光圈和不低於1/400秒的速度。第三,設定自動聚焦功能,當然最好符合個人的操作習慣。我長期使用『P』檔,只是感光度和曝光補償隨時調整。經常從事抓拍的人都各有絕招,歸納起來大致有四種:攻其不備法;聲東擊西法;轉移目標法;守株待兔法。
![]() ![]() | |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